News&Information
新闻资讯
精彩回顾|肿瘤免疫biomarker转化医学真实世界研究系列论坛(天津站)顺利开启
2020-06-12
【 返回列表 】

 “裕”出“真”品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1).jpg

2020年6月12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深圳市天梯计划癌症研究院主办,裕策生物协办的“裕”出“真”品|肿瘤免疫biomarker转化医学真实世界研究系列论坛 (天津站)顺利开启。以下为此次活动的精彩回顾。

图片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陈军教授致辞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陈军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杨吉龙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刘谦教授、青岛市中心医院张小涛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赵洪林教授、烟台毓璜顶医院陈剑教授分别分享了肿瘤免疫相关研究的最近进展和发展方向;陈军教授担任本次大会主席。

主题报告

“肉瘤免疫治疗科研进度分享”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杨吉龙教授

图片

杨吉龙教授分享了肉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分类,以及针对不同分类的肉瘤临床常规治疗方式;免疫治疗在肉瘤中的研究进展,特别分享了一项开放、非随机对照II期临床研究的初步结果,该研究治疗方式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

通过对该研究项目的伴随诊断数据的初步分析,发现CD8+ T 细胞、单核细胞等免疫细胞浸润、MDM2扩增、ITH、HLA LOH等指标与免疫疗效有关,提示多角度、多层面的生物标记物的研究仍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而筛选可能获益的患者。

SCI文章发表技巧”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刘谦教授


图片

刘谦教授详细介绍了核心期刊的分类组成、收录状态及查询方法,并对稿件评审流程中各个环节经常遇到的问题与需要注意的事项给出了中肯建议。投稿前需要查询期刊杂志的最新收录情况,不要刻舟求剑;投稿中认真对待审稿人的审稿建议,逐条答复并认真修改。

刘谦教授从临床医生的日常工作出发,给予大家一些科研方向的建议,首先日常文献阅读是基础,其次临床工作中的科研思维是习惯,要勤于整理临床资料,及时归纳和总结。与会医生们表示受益匪浅。

热点讨论

图片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任志午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范兴龙教授、威海市立医院杨福俊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孔凡铭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曹芳丽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立斌教授就“基因检测数据如何与临床疗效结合”、“如何避免有意思的案例错失分析数据”等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

主题报告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与免疫治疗——不了情的故事”

青岛市中心医院  张小涛教授

图片

张小涛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最精准、最先进、最安全的“速锋刀”加速器(EDGE)在立体定向放疗(SBRT)中的应用,阐述了免疫治疗与放疗对肿瘤的协同杀伤作用的机制,并且结合真实临床案例进行了生动精彩的汇报。

张小涛教授提出,SBRT能够在精准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改变肿瘤微环境,影响免疫治疗疗效,因此让SBRT和免疫治疗更有效的联合,用更加完善的指标对免疫微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兼具有重大临床意义和科研价值。如何更好地使用SBRT与免疫治疗这两把利器,达到让肿瘤患者获益的最大化,还需要更多的创新和探索。

“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免疫治疗探索之路”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赵洪林教授


图片

截止目前,NMPA已批准8款PD-1/L1抑制剂上市。免疫治疗在肺癌的治疗领域发展迅猛,不仅有3款PD-1/L1抑制剂已经被FDA批准用于晚期肺癌一线治疗,而且在局部晚期的巩固治疗和早期新辅助治疗有很多临床试验进入了三期临床阶段。在早期新辅助治疗研究初步观察到免疫治疗疗效不亚于化疗,甚至其毒副作用和病理学的有效方面优于化疗。

关于免疫诊疗相关biomarker的研究进展,PD-L1表达是一个已经被临床上认可的标志物,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在肺癌的适应症中都已经明确癌症需具有PD-L1蛋白。2017年5月,FDA批准了帕博利珠单抗用于治疗携带MSI-H/dMMR,且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实体瘤的患者,但是肺癌人群中MSI-H的比例很低。TMB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标志物,2019年被写入非小细胞肺癌的NCCN指南,2020年ASCO也有不错的表现,期望能够尽快获批。

关于一些潜在的新型biomarker,比如HLA相关的指标、免疫微环境相关的指标,还有ctDNA可以用于预测和监测肿瘤的发生发展。

总体而言,免疫治疗在NSCLC领域已经势不可挡了,已经有非常多且有力的证据证明可以辅助早期治疗,早期患者的免疫状态更好,应该有更高的几率从免疫药物中长期获益;根据肿瘤免疫循环理论,各个biomarker的综合评估可以更加有效地筛选获益人群。

“精准免疫诊疗biomarker探索”

烟台毓璜顶医院  陈剑教授

图片

烟台毓璜顶医院陈剑教授在报告中通过I-O药物研发及获批FDA的适应症汇总,让我们初步了解了免疫治疗的热潮;同时也引出了当前的I-O治疗思考:如何筛选获益人群?MSI/PD-L1虽然在很多癌种中都获批,但其存在一定局限性。当前TMB的研究高涨,包括本次ASCO,TMB在多癌种中无论免疫单药还是免疫联合治疗都体现了其预测价值,bTMB的价值也被逐渐认可。新兴指标如ITH、TNB、HLA LOH、免疫微环境指标(CD8+)也在不断探索中。未来免疫治疗的biomarker将越来越丰富,进行免疫精准评估,需要建立多维度的探索。

热点讨论

图片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连民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晟广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刘明辉教授、烟台毓璜顶医院刘爱娜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毛凯平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曹小庆教授就“免疫指标如何进行综合解读”、“不同癌种/分期免疫指标是否侧重不一样”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

会议总结

陈军教授认为,免疫诊断是伴随肿瘤免疫治疗出现的真实临床需求,临床上如何通过biomarker筛选免疫治疗的获益人群及不适用人群是一个热点问题。肿瘤免疫的biomarker还在路上,临床要根据具体患者情况综合做判断。这可能需要一个多biomarker综合评估的模型,以更加有效地筛选获益人群。同时,陈军教授称赞新一代的外科医生免疫治疗知识丰富,免疫治疗在早期癌症的应用未来可期。最后,陈军教授希望免疫biomarker检测的行业标准可以尽快出台,所有单位使用统一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能够更有利于biomarker的临床预测效果。

【 返回列表 】
返回顶部